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疫情过后 环境产业亟待解决的六大需求
发布时间:2020/6/2  浏览次数:8585次  字号:   双击自动滚屏

来源:中国水网


一、政策支持

“目前各地方政府提出了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减负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减少污水处理费的部署”,这将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对污水处理企业水费回收也将产生影响,希望政府能充分考虑到污水处理企业的经营需求和困难。

由于疫情期间,受延迟复工等影响,如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减免、临时性短期融资,为困难企业提供周转资金,帮助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减负,或扶持企业技术创新。

希望从资金、税收等方面对供水企业进行倾斜;希望政府等业主单位尽可能按计划做好水价调整;及时足额拨付应付供水企业的水费,补贴、补偿款等。从融资、税收等方面对环保企业进行倾斜。政府在坚持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避免在疫情之下过度依靠降电价对实体经济进行支持,建议保持电力行业的合理利润空间,避免火电环保企业在疫情后盈利空间变窄。

希望给予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倾斜,如推进农村畜禽粪污、秸秆尾菜等有机废弃物的协同处置,并完善农村污染治理的付费机制和沼气定价机制等。希望进一步降低税率,加大力度监督减税降费政策的执行力度,清理整治第三方截留减税降费红利等行为;放宽对环保产业公司的贷款审查条件,提高授信额度,降低贷款税率,同时提高对环保产业公司的补贴和帮助力度。

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特殊时期遇到的困难,尤其是水务、环保这类公益性较强的行业,能够给予减税、提供融资便利等方式予以支持。建设期可能延后,同时疫情防控工作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希望业主方政府能够对此酌情,适当放宽项目建设期限要求,对运营成本给予适当补贴,并能够及时足额地拨付污水处理服务费。

希望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纳入城市运行基础保障和民生基础项目设施,并将垃圾焚烧电厂区别于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继续在项目立项和批复、可再生能源电价、税收政策、补贴款拨付等方面给与支持。

二、自我提升

从市场发展自我提升的角度,需求主要聚焦在现金流、核心技术、人才储备、管控能力、项目获取能力五个方面。

更充裕的现金流

中国的环保产业已经进入大资本时代。产业如果不能插上资本的翅膀就飞得不远,而资本不与产业结合也无从落地。”环保产业是重资产行业,具有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等特征,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需求是环境企业疫后面临的首要问题。

环保行业对资金需求的强度和密度均较大。而由于环保产业公益性强,以及保本微利等经营属性,其并不是大多数资本长周期追逐标的。无论疫情有无影响,各个微观环保企业无一不存在对资金的渴求,以及与资本共舞的冷暖自知。

企业最缺的发展要素是资本,资金需求是首要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企业融资环境将持续趋紧,项目回款进度将受到影响,但人员雇佣、技术开发、项目获得和实施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要增加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资本投入必不可少。

工程建设类企业由于受物资调配、推迟复工、防疫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项目进度滞后,回款难度加大,进而产生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此次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冲击。环保装备制造类企业的成本、库存及资金压力较大。

 更先进的核心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疫情后,客户端对环保领域需求的变化会集中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上,新技术将是应对未来行业发展变化最缺的发展要素之一。

 疫情必然会带来环保处理标准的提升,而对技术的持续投入和研发是企业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疫情后,技术将比较缺乏,企业要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行业正在经历的产业转型与升级。

 疫后企业重点需求还是应该落在技术上。在这次疫情应对中,九州通物流公司、钉钉等远程办公软件,以及线上教育等,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疫情过后,环卫企业应通过改进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作业效率。

 据了解,201710月,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再结合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涵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领域的智能监控大数据平台体系,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智能环境监测网络和服务平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将成为环保设备的发展方向,“环保+人工智能”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企业应在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方面加大投入。疫情过去,企业需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提升和全面数字化升级。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企业应以数字化为抓手,打造一个环保产业互联网平台化公司。

 目前企业比较欠缺的是人工智能和传统工厂融合应用,打造高度智慧工厂的能力。例如,如何研究新的定位技术和算法实现室内高精度三维人员定位,实现定位精度亚米级突破,保障高实时性和三维定位能力,满足垃圾焚烧设施工程建设、运维、检修、参观的多功能需求,提高设施的安全保障性能。

 更多的人才储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科技的根本所在。多年来,人才对环保事业发展的作用和贡献在不断提高,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向广度、深度发展。环境产业也快速进入到市场竞争阶段,环保企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期。

 从行业的统计调查数据来看,截止201511月,中国环保行业的从业人员仅13万人,其中技术人员占8万人,然而整个国家对环境工程师的人才需求就超过42万人,有分析指出,环保行业中高级人才缺口随着行业继续“井喷式”发展,将超过50万人。

 在此次采访中,高级别人才储备不足,是多数受访企业家们谈到的第三点需求。疫情后,人员配备将至关重要,特别是较高专业能力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以及环保、安全、健康方面的专业保障人员。

 由于水务领域长期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导致项目运营管理的高级别人才一直储备不足。随着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运行人员技术水平的全面性也将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历史较短,项目运营管理的高级别人才一直储备不足。”长期来看,受环保设施提质要求,企业对关键工艺技术和优秀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企业发展的潜力在于持续吸引优秀的人才,坚持人才强企,将通过各种制度创新吸引行业领域优秀的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更高效的管控能力

 疫情过后,在建项目和升级改造项目等都将集中进入生产,这将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挑战。

 企业管控能力也是应对未来变化的发展要素之一,如何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为客户提供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案都是企业管控能力的体现。对于疫后企业管理能力面临挑战。

 目前水务项目大多是区域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且都是以治理效果为导向的商业模式,企业需要掌握全面系统的核心技术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和项目的发展,这将对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管理能力带来考验。

 随着生活垃圾焚烧市场日渐成熟,垃圾焚烧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已从蓝海变成了红海。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环卫管理的显著特点是“人多、面广、事杂”。如何合理配置环卫资源、优化作业路线、提高监督考核效力,是环卫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更强的项目获取能力

“疫情过后,人民群众必定更加重视卫生和健康,对城市环境的专业化提升会更加急切”,这将对环卫服务企业提出更高要求,环卫企业的市场项目获取能力必须强化和加快。

 对环境企业来说,项目是持续提升规模,奠定发展的根基。川发环境要实现快速度和高质量的发展,比较缺乏的是项目。